香港移民:申请优才的四大误区,你中招了吗?
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(以下简称“优才”),是香港入境处2006年推出的一项人才吸引计划。历史十分悠久,且在2023年之前,每年都设置有配额。一开始几百个,后来一两千个;2022年突破新高,一下子给了4000个配额;再到2023年和今年,直接取消了配额限制,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期。
优才是一项打分制度,通过审核申请人的年龄、学历、工作经历、语言、家庭等这几个方面,来进行计分和筛选。之所以这项人才吸引计划能有这么长的历史还依然存续,肯定有其道理。
入境处会就如何给配额,征询专门的委员会的意见。委员们来自香港各个不同行业,专门评估申请人的教育背景、事业往绩、专业经验、国际视野等。特别是看申请人的专长能否对香港社会及经济带来贡献。然后向入境处处长建议名额的分配。也就是说,优才获批的人数和行业偏好,是会随着香港社会不同时期的所需,来动态变化的。
另外,优才毕竟是个筛选的制度,有一定的门槛且有一套严格的审核规则。如果你想申请优才,并提升成功率,而不是白费一番功夫。
误区一:最低学历在本科以下,还硬着头皮申请
优才毕竟是个优秀人才的吸引计划,很明显香港是希望吸引一批高知人士过去香港的。所以对学历是有硬性要求的,必须在本科或以上。本科以下比如大专、高中学历,就还是不要费时间申请了。可以先提升学历,或者尝试其他香港签证计划,比如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薪类、香港投资者入境计划、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等。
误区二:认为不限配额 = 100%通过率
根据2022年10月发布的【香港施政报告】,2023-2024年优才确实是实行不限配额的政策。因此,2023年的优才申请获批量是历年之最,近1.3万组,不过我们也不能忽略拒签的数量,有5千多组。也就是说,不限配额≠100%通过率。不能因为不限配额就随意递交申请材料,还是要以认真的心态来准备材料。不然也是浪费了这一次的申请机会。毕竟目前的审批周期短的在4-6个月,长的也有14-17个月。递交一次被拒了,下一次就可能在1年之后再递交申请了。到那时的优才政策是否还会这么利好就不得而知了。
通常来说,港府还是有一定的倾向性的。现阶段,港府还是比较倾向高学历人才,或有名校名企(比如上市公司、全球500强企业)的背景,海外工作经验,或偏技术研发型的人才,或在金融行业、电讯科技行业的人士,有这些背景的申请人的通过率相对更高。
误区三:为了凑分硬加上人才清单的分数
在优才的计分项中,除了年龄、学历、工作、高管年限、语言、家庭之外,还有一项特别的【人才清单】积分项,分值有30分,算是一项额外加分项。人才清单一共是涵盖9大行业51项专业,每一项专业对申请人的学历专业、工作年限和工作内容都有明晰且严格的要求。申请人只有完全匹配,才能加上30分。
人才清单也是侧面反映了香港社会当下所需的人才倾向。不过,想加上人才清单的分数是比较难的,不是随随便便为了凑分就去加上,首个人才清单是2018年发出的,从2018年至今,一共只有879宗符合人才清单资格的申请获批了。51个专业的获批情况如下,比较多的还是金融服务行业中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专才、金融科技专才,以及科技行业中的创新及科技专家等。
特别提醒:不要盲目为了凸显高分,而硬用人才清单来凑分。这样只会适得其反,委员会会用更严格的角度来审核你的个案。每一个专业都有对应的详细要求,千万不要盲目凑分!
误区四:以为很快收到结果,而一直拖延申请
优才是个筛选制度,需要委员会定期开会来决定每一宗个案的审核结果。审核速度本来就是动态变化、不固定。再加上这两年是政策利好期,申请数量激增。比如2023年申请数量就达到了历年之最,超过8万宗申请,是2022年的4.6倍。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审核变慢的情况,环球的客户快的有4-6个月收到结果的,慢的有14-17个月收到结果的。
有些申请人会没有做好时间规划,以为很快拿到结果,就一直拖延着不递交申请。
比如有些申请人是为了让孩子以港籍生身份参加港澳生联考,或者以香港本地生身份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。前者需要孩子参加考试时已经是香港永居身份,也就是要7年之后,后者则需要孩子在拿到香港身份时未满18岁。
这些就都需要家长早日做好时间规划。如果你想让孩子参加港澳生联考,肯定不能等到初中了才开始申请香港身份。小学阶段甚至小学之前,越早开始申请越好。给自己也给孩子更大的空间来灵活处理。而且,每个地区的移居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,总有利好期和平稳期,如果能抓住利好期进行申请,就会事半功倍,大大提高成功率!
还没有任何评论,你来说两句吧